今天大学科目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高三的压力开始越来越重,心越来越烦,该静不静,该闹不闹,怎么去面对高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高三的压力开始越来越重,心越来越烦,该静不静,该闹不闹,怎么去面对高考
别人~是帮不了你的~!
但相信自己,战胜心魔!是最好出路!
高考前积极心理加油技巧
●积极心理加油技巧
考前自信的心态是很重要的,除了成功回忆录还有其它一些方法可以增强自己的信心,如对着镜子微笑,赞扬自己等。考前一天应该是努力使自己自信,“知足——会赢!”
准备工作要做好
“明天就要考试啦!幸福呀!快解放了呀!可是今天不知怎么了,我感到害怕了,我担心了,我要做些什么呢?哎呀,我还有书没看完呀;惨了,我还不知道考场在哪;天啦,我的准考证呢?”……
亲爱的考生朋友们,明天就是高考了,在高考的前一天你可能也会出现上述的情景,这些看似小事,但它们对你能否考出最高水平有着很关键的影响哟,所以呀,你可千万不能
小看高考前最后一天的一些准备工作。可能你会感到很困惑,也很迷茫,明天要考试了,今天我还能做些什么呢?别担心,我们会很快为你解开这最后一道锦囊。
准备工作要做好
成功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明天就要高考了,你准备好了吗?很多同学可能在考前的最后时刻依然关注自己的学习情况,而忽视了看似次要实则重要的考前准备工作。要知道,百密一疏可能前功尽弃,所以,在这最后关注,请做好准备工作,关注考前准备中的点点滴滴!
◆踩点准确,观察仔细。
高考前最后一天,非做不可的事,当然是看考场了,你可能会想:看考场还不就是那么一回事嘛,瞧瞧在什么学校,坐在哪间教室,坐在第几排,不就ok了嘛。你很聪明,也做得不错,可是那只能让你了解表面现象,要知道,预备工作做得仔细,才能更好地冲锋陷阵,取得更大的成功!所以,提醒你----------踩点要准确,观察要仔细!除了把你上面所想到的事做好,还要注意:判断考场与你家的距离,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可以采用什么交通工具,平时的路况如何等等,这都能让你在入考场前保持平常的心态,以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影响考试情绪。看考场时,也别忘了侦察最近的洗手间哟,有人也许认为是多余,但一旦你有需要时,可别怪军师没有把这条写入锦囊。还有什么呢?对,观察仔细还包括对考场周围的地势的侦察,可以在前一天好好逛逛校园,别认为这是对时间浪费,它可以起到锻炼自己,放松心情的作用,也可以达到熟悉校园,减轻高考头天由于陌生环境而引起的紧张的功效。
◆收拾仔细,万无一失。
高考前一夜,你要做什么呢?别再看书了,快收拾一下你的行装吧——找个稍大的、结实的、透明的塑料袋,把自己的准考证、学生证、文具等考试必备品都放入其中,仔细检查核对完毕后,放在书桌显眼处。
心态调整更重要
大战前夕,无论你如何努力,考试成绩的增长已经进入了停滞期;但是,如果你能过好这一天的心理关,那么,第二天考试结果的“飞跃性质变”就不是一种幻想了。许多参加过高考的学生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考前最后一天的心态很重要。此时,每个人都会感到大战前的紧张感,但应对的方式却很不一样,如能顺利地渡过这最后一道考前关,那么,第二天,你将会以饱满、激昂的情绪走入考场!
◆考前成功回忆录
以往很多考生可能有这样的误区——“知不足而进取”,直到考试前夕依然关注自己还有多少知识没有复习到,抓紧考前的分分秒秒。事实上,这样做法可能让你遇到考题的概率是很少的,相反,让你更感到紧张的概率却在增长。试想,当一个士兵第二天要上战场了,却发现自己还有很多战斗技巧没有掌握,他是种什么的心情呢?——紧张、害怕、焦虑……这是无疑的!所以,建议考生们,在这最后一天里做一件事,那就是——为自己做个成功回忆录!
1.你可以找个本子,把以前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写下来,记住,写出每一次考试或测验的具体成功之处,然后在后面标上一句鼓励自己的话!如下表:
时间成功事件鼓励话语
函数单元考试取得了90分,函数知识掌握较为全面我一定做好函数题的!
“一模”考试排名班级13名我是有潜力考好的!
2.记录下自己这半年来的成功体验后,找个最舒服的位置躺着或者靠着,闭上眼睛,让全身放松,开始在心中默默地把之前的成功体验像放电影似的在自己的头脑中过一遍,让自己完全沉浸在过去的成功与喜悦之中,充分体会那种身心愉快的感觉;然后再慢慢地睁开眼睛,对着镜子,对自己说一句鼓励的话!记住,这句话要用肯定句,句子要简短有力!如“我一定会成功的!”
考前自信的心态是很重要的,除了成功回忆录还有其它一些简单的方法可以增强自己的信心,如对着镜子微笑,赞扬自己等。无论你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记住,考前一天应该是努力使自己自信,就对了!“知足——会赢!”
◆失眠亦无妨
很多高三的学生在进入高三学习以来,会出现失眠的现象,这与特定的阶段是有关的,可以参照前面各个阶段提出的放松对策来一一解决。但是,高考前夜,如果失眠了,怎么办呢?这可是大家都很关注的问题,也是很容易出现的情况。
我们先来看看为什么会在高考前夜失眠呢?
1.长期的焦虑积累的结果。长时间地处在紧张与焦虑的状态中,必然会导致失眠,而面对第二天即将举行的高考,前夜失眠更是在所难免的,而且也是很难克服的。情况会较以往更严重。
2.紧张情绪而导致的。之前虽然也曾有紧张感,但到了最后一天紧张的程度更加剧了,因为有些同学在平时没有什么睡眠问题,可到了前夜却显得特别烦燥不安,寝食难安。躺在床上,反来覆去,总是难以入眠。
3.作息时间的突然更改。原来处在复习阶段,每天都是过了12点才睡的。突然,到了考试前一晚,觉得是不是有必要早点休息呢?于是,很多考生会选择在这天晚上早早入睡,提早至10点,甚至有的8点钟就躺在床上了。试想,长期形成的习惯怎么可能在一夜就改变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失眠是难免的。
4.进食不当。平时为了提神,很多考生会选择喝浓茶、咖啡等。如果到最后一天,你依然会在白天学习时喝过多这些提神的饮料;或者含些人参之类的提神保健品,那么,晚上睡不着自然是正常的。
你失眠了?你属于上述的哪种情况呢?还是其它原因导致你今晚的失眠呢?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如何应对高考前夜的失眠吧!
1.放松训练。如果你是因为自己长期焦虑或紧张情绪造成失眠的,请开始使用之前介绍过的放松训练方法吧。你可以选择肌肉放松、言语放松或者想像放松等方法,让自己尽快入眠。
2.“顺其自然”法。其实出现失眠是正常的,困惑你的不是失眠本身,而在于你“不想让自己失眠”——当你觉得难以入睡时,你往往会力图控制自己的睡眠,总想让自己早点入睡,但这种想法往往只会起到干扰作用,结果是你越控制越睡不着,越睡不着越想控制,造成了恶性循环,令自己疲惫不堪。其实,你可以这样:如果你真的睡不着,就别再躺在床上,可以起来做点事,如看看书,活动活动,直到确实感到困乏了再上床入睡。
3.考试前夜如平常。如果你之前没有及时地调整生物钟,依然是晚上12点后入睡的,那么建议你在考试前夜也不要突然改变习惯了的作息时间,因为那样只会让你更累,只要保持原来的作息时间,第二天你也不会感到疲劳的。人的大脑是很神奇的,等到它疲劳时,自然而然会要求休息的,记住,即使有一夜没有睡好,也不会对第二天造成多大的影响的,所以保持习惯、自然最好!
4.注意睡前饮食。既然到了最后一天了,也不必要再提神学习了,所以要注意好睡前饮食,避免食用过多提神食品,如咖啡、茶、兴奋剂等,可以食用一杯甜、热牛奶和面包等,当然,可别吃太饱了,吃太饱也会影响睡眠的哟。同时,晚餐时不宜喝太多水,以免夜里起床过频,影响睡眠。
● 成功事件鼓励话语法
你可以找个本子,把以前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写下来,记住,写出每一次考试或测验的具体成功之处,然后在后面标上一句鼓励自己的话!写上时间成功事件鼓励话语如下表:2004.3.17函数单元考试取得了90分,函数知识掌握较为全面我一定做好函数题的;2004.4.28“一模”考试排名班级13名我是有潜力考好的!在这最后一天里做一件事,那就是——为自己做个成功回忆录!
● 成功事件想象法
记录下自己这半年来的成功体验后,找个最舒服的位置躺着或者靠着,闭上眼睛,让全身放松,开始在心中默默地把之前的成功体验像放电影似的在自己的头脑中过一遍,让自己完全沉浸在过去的成功与喜悦之中,充分体会那种身心愉快的感觉;然后再慢慢地睁开眼睛,对着镜子,对自己说一句鼓励的话!记住,这句话要用肯定句,句子要简短有力!如“我一定会成功的!”
高考前最有效的放松方法
●最有效的放松方法
“现在70%的考生大脑使用过度,而多做一些体育运动,不但能缓解紧张感,还能增加手脚的协调性,能让考生更好地进入考试状态。”
考前用脑过度 不妨多做运动
眼看高考将近,记者昨天从各医院心理门诊部了解到,最近医院每天都会接待不少临近高考的考生前来咨询,医生说考生大多都是反映心理紧张,害怕面对即将来临的高考,心理压力太大等。
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心理健康部的杨霞副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还有十几天就要高考了,现在考生的重点就在于调整好心态。“一般考生在考前为了放松心情,在复习阶段喜欢用听音乐、吃零食、看电视等方式来缓解紧张心态。可临近考试,考生的这些放松方式该换换了。”杨副教授说,为了能让自己更好地面对考试,考生每天在做模拟试卷时要让自己进入一个模拟考试状态。“这个时候就不要听音乐、吃东西了,两个半小时的模拟考试中要让自己投入考试状态中,要完全像考试时候一样。”她说,除了提前进入模拟考试状态之外,还要加强体育锻炼,加强四肢的协调性,让大脑好好休息一下。“现在70%的考生大脑使用过度,而多做一些体育运动,不但能缓解紧张感,还能增加手脚的协调性,能让考生更好地进入考试状态。”
朝阳医院神经内科的主任医师许兰萍说,每年这个时候来医院看心理门诊的考生都挺多。“考前紧张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家长和老师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帮助考生减轻心理负担,克服紧张,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考试。如果考生心理紧张过度,则应及时到医院去诊治,适当服用一些药物”。
● 心理治疗师孙月芬
慢慢地深深地吸气,屏住数秒钟,然后慢慢地呼气,如此反复5~6次。同时想像宽阔的草原和海面等美好宽阔的场面,每天可训练3~4次。”
● 心理专家王明中
第一,要经常想自己会成功,不要想自己会失败。要多想:我成功了将会怎样,我怎样做才能成功,不必想我失败了怎么办;第二,相信自己有巨大的学习潜能;第三,从现在起,集会、上大课尽量坐前排;第四、练习正眼看人;第五,走路的速度加快;第六,养成主动与人说话的习惯;第七,穿着尽量得体;第八,多看歇后语、幽默,笑口常开;第九,自我精神训话,每天朗读和默诵几遍自己的优点5条以上,再加几句自我鼓励的话;第十,有可能的话坚持心理训练,可以听听增强自信心的音乐。
高考专家提醒家长考生:高考期间五大注意事项
“家长和孩子不要谈论高考、考生考完后不要对题……”高考专家、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提醒家长考生高考期间五个注意事项。
提醒家长:家长别陪考
高考期间是否送考,应根据考生个人情况而定。有的孩子认为,家长不离左右陪着,
自己底气可以更足些,紧张感也可消除不少。但有的考生独立性较强,家长跟着,反会让他感到压抑不适。总之,家长在决定是否送考时,应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甚至送考人是谁,也应由孩子来“挑选”。
提醒家长:莫问答题事
家长情绪稳定通过感染、暗示等心理机制,有助于考生情绪稳定。家长情绪不稳定,心情紧张,不利于考生良好心态的建立。这两天,家长不要和孩子谈论高考的事,不要问孩子考得怎么样。
提醒考生:午睡半小时
7日上午考完后,休息一会儿,吃午饭。午饭后不要马上睡,稍微活动活动,散散步,听听音乐。午睡30到40分钟即可。家长一定要提醒考生,以免考试迟到。
提醒考生:考完别对题
考完就完,考一科少一科,不对题,不与同学讨论答得对还是错。同学如果主动跟你讨论,也最好婉言谢绝,这样对双方稳定情绪都有好处。
提醒考生:关注下一科
7日上午考试结束后,要及时总结经验,调整考试对策和考试心态,以利于再战。考得好的,要防止骄傲自满,不要以为“高考就这样了,没有什么了不起”,这样会掉以轻心,影响到以后几门考试。考得不好也不要灰心,后头还有好几门呢,把后面几门考好,比什么都重要。
高考期间饮食注意事项
高考这三天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生吃瓜果要用开水烫洗或消毒;做凉拌菜时,调料中应加醋加蒜泥,既可杀菌又能增进食欲。
高考正值夏季,气候炎热,出汗多不但损耗大量体液,还消耗体内各种营养物质,尤其是无机盐类,如不及时补充,可发生体液失调;天热也影响脾胃,如果再睡眠不足,会大大地减弱食欲。因此,在饮食上应以清补、健脾、去暑为原则。
建议1:早餐一定要吃
应多吃一些补脑的食物,如鱼类、豆制品、瘦肉、鸡蛋、牛奶以及新鲜蔬菜、瓜果等,少吃肥肉、油炸食品等。不要暴饮暴食,否则会使大脑灵敏度降低,影响考试成绩。早餐应该有粮食,干稀搭配、主副食兼顾。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咸鸭蛋、火腿、豆腐丝、煮黄豆、酱豆腐、煮花生米、小葱拌豆腐等。
建议2:午餐讲究营养
上午体内的热量和各种营养素消耗很大,午餐应该吃饱吃好,可吃些肉类、鸡蛋等含能量较高的食品,好为下午的考试做好准备。午餐应摄入充足的热量和各种营养素。同样做到有粮、有肉、有菜、有豆,干稀搭配。
建议3:晚餐吃八分饱
这与休息的时间无关,即使是睡眠较迟,也不该吃过多的食物,尤其是不应该吃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导致消化不良,影响考试。晚餐还不易吃得过饱。科学家研究发现,吃得过饱后大脑中有一种叫“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会明显增加,会使大脑节奏减慢,效率降低。
另外,三餐之间可以加吃水果;喝饮料最好选择鲜榨果汁。不过冷饮不宜过多,以免造成胃肠消化吸收功能紊乱。
补脑偏方
●核桃
中国人向来认为核桃是补脑佳品,隋唐时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就盛行吃核桃。核桃含有极丰富的亚油酸,可以帮助脑部血液畅通。
●芝麻 芝麻在中医和道家气功中备受推崇,它不仅有提高脑髓神经的效能,还有畅通血液等功效。
●黄豆 黄豆的重要成分是胆咸中的卵磷脂,即构成脑部记忆的物质和原料。
●菠菜 菠菜含有一种十分重要的维生素:叶酸。
●香蕉 香蕉可向大脑提供酪氨酸,使人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精神稳定,创造力提高。
●咖啡 咖啡因有助提神,刺激中枢神经的活动,令脑细胞变得活跃,提高思考力。
填报志愿应该注意什么啊!!!
一、要了解有关信息
我们老师在和考生交谈时,发现有些考生由于一味埋头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对国家发展的前景、有关的招生政策及各高校的招生方式少有了解,在选择高校和专业上无所适从,这是很遗憾的。其实了解这些方面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这些信息是正确填报志愿的前提。考生要了解信息的内容有:
1、充分了解和掌握国家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了解高校招生的有关政策
应该看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传统产业的变革,新兴产业的加盟,市场经济的完善,中国加入WTO,不断有媒体报道未来的行业将需要几大类专业的人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迈向大众化教育,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将大大增加;高层次学历教育的规模扩大,许多考生考虑本科教育后继续深造,进行二次定位。这些都为我们的学习和就业提供了新的空间,需要考生多渠道的了解,使自己的兴趣和国家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给自己在学业和今后的就业上定位。
2、了解有关省市区招生录取的政策
招生录取工作政策性很强,整个录取过程均按操作程序进行,整个程序的规定都事先向社会公布,考生必须予以充分重视。如填报志愿的时间,各省市区的填报时间一般有三种:高考前填,考后公布成绩前填,成绩公布后填;录取的步骤是按高分到低分顺序(志愿优先),还是按志愿顺序(分数优先);各省市区可以享受优惠加分待遇的情形;特殊学校(如军校、警校)的录取办法,等等,做到心中有数。
3、了解各高校具体的招生办法
考生档案被投到高校后,高校是按什么原则将考生安排到各个专业的,安排到各个专业时优惠加分是否还能享受,考生也应了解清楚。如浙江大学2001年专业的录取是按3分一段划分,即当你第一专业落选,计算机将你的高考分降3分后,重新与其他考生一起排队待录,如果仍未录取,再降3分和其他考生又重新排队待录。当考生名单已投入进浙大后,在安排到各专业时,优惠加分不再享受,须剔除后排队。各高校的录取方式均可在各高校网上和高校宣传老师中了解到。
二、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
在了解国家招生政策和各高校录取方式的信息中,考生们会问,应报考什么样的学校和专业,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什么样的专业才算是好专业,那些学校和专业更适合自己?这就要对大学和专业有一个基本的评价。
什么样的大学才算好大学呢?我认为可以着重了解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这个大学的学科是否齐全,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对学生的受益是教师所无法传授的;二是看这个大学是否有深厚的理科底蕴,学生打下理科底子是以后发展事业的坚实基础;三是这个大学是否有高起点目标,瞄准世界一流的目标,不断进取,时刻有危机感的学校,才是最有希望的大学;四是这个大学是否拥有强大的人文文化氛围,这是最能体现大学的灵魂,是此大学区别于其他大学的本质所在。
选择专业是个更为具体的问题,应该明确,专业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有人认为应慎重选择专业,确定专业毕竟和以后成才有密切的联系。既然如此,我们选择专业前,应考虑下面两个问题:
一是选择专业对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是一种什么关系,通过学习这个专业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还是该专业为从事其他新职业或继续深造打基础,如果是后者,应淡化"专业"的概念。
二是专家认为,每个人都有基本的志向趋势,选择专业时,除成绩外,考生应与自己的性格特征、气质倾向相结合。表现出对人的志向的,可以考虑营销、教育、医疗、法律、新闻、咨询等专业;表现出对物的志向的,可以考虑生产及工艺技术、机械装置、金融、房地产等专业;表现出自我个性的,不妨在文艺、经营管理、设计、翻译、编辑等专业中选择。
如果考生对自己的性格、能力和兴趣无法分辨,可以留意一下自己在社团活动、选修课所表现出的兴趣,也可以询问家长、老师及同学对自己的看法。目前,有许多国家采用潜能测试的方法,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从社会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科学方向和今后职业生活道路,打破把单一的学科成绩作为参照的局面。
填报志愿,毕竟是考生对未来从事的职业的一次重要选择,所以志愿的填报一定要体现考生的志向,与考生本身的情趣、爱好和特长想结合。但我们在咨询过程中,经常碰到的是要么家长代劳,要么考生将来朝哪个方向发展讲不出所以然,有的考生在交谈中,表现出对生物、化学等专业很有兴趣,并有获奖,但询问选择专业时,却要报计算机、信电方面的专业,看得出受功利的影响非常大。
还有不少考生及家长碰到我们说可惜了,一问才知考生高考分数高出所读专业许多分,早知这样,应挑一个分数更高的专业。这些不结合自己兴趣、特长和能力,而仅仅以成绩为唯一参考是错误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选择仅仅是"热门"而非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进了大学后产生厌学情绪,导致退学的例子是不少的。
三、填报志愿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现行的高考录取是以分数线为标准的,考生还是把高考成绩作为填报学校和专业的主要依据,可谓什么分数报什么样的学校。那么如何填报"恰当"的志愿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因素:
1、要正确定位,清楚自己在高考中的地位。首先要对自己所在的中学进行定位,分析自己所在中学在以往的高考中的录取率、进本科和重点大学的人数和比例,要估计自己在中学里所处的位置。其次参考你喜欢的高校历年来的录取分数线、专业线是多少,从中排序。通过定位和排序,从而较准确地估计自己的实力能进那类高校。
2、要考虑填报志愿的形式。目前我国各省市区采取的填报志愿的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考前填报志愿,这种形式的优点是,考生填报志愿时能根据自己平时的成绩和水平确定自己的上学目标,最体现自己的意愿和志向,缺点是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实力,导致填报志愿时过高或过低。第二种是高考后公布成绩前填报志愿,即估分填志愿。这虽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考前填报的盲目性,因为填报志愿是背靠背的,要正确估分仍很困难。招生的老师总结得出,一般估分情况是:成绩较好的学生保守,分数较低的偏高;女生保守,男生偏高;内向型学生保守,外向型学生偏高,考生可以参考,加以正确判断。第三种是考分公布后填报志愿,因为知道自己本省(市区)的分数和名次,这是要注意高校历年(而不是一年)的录取分数线、招生人数多少、专业的冷热程度以及报名是否踊跃来考虑。避免有的高校过分集中。一般情况是,考分越高,填报越准确,或者说,越是名校,越容易定位。
3、注意不要填报自己身体条件受限的专业。身体条件是除高考分数以外能否录取的硬性条件,因为许多专业对考生的身体条件是有限制的,如色盲不能报考生化、美术类等专业,表面抗原阳性的是不能报考食品类专业的,还有的专业对身高、耳鼻、四肢等都有限制,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仔细了解国家体检标准和各高校的有关规定,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每年我们在录取时都会碰到考生填报自身条件受限的专业,老师们只能忍痛割爱,非常可惜。
4、注意高校录取分数大小年的问题。高校录取分数线的大小年是指高校在某省这一年录取时分数比较高,下一年录取时分数下降,彼此重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考生分析上一年各高校录取分数线时,因不敢填报高分高校,涌向低分高校,使得上一年高分的学校分数线下降,而低分高校因填报人多而分数线飙升。考生在参考各高校分数线时,应注意不能只参考上一年的情况,而是参考几年的情况,这样才比较准确。
5、要重视第一志愿的填报。因为目前大部分高校招生的方式是将第一志愿填报该校的考生按规定比例(如1∶1.2)进行筛选、录取,如果第一志愿不足,再依次组织第二、第三志愿调配的考生档案,这就是说在同一批次有上百所学校同时录取,如果第一志愿落选当考生档案转给其他学校时,其他学校有可能第一志愿已经录取满额。据浙江省招生班统计,这几年重点高校按第一志愿录取的考生占该批次录取数的比例在90%以上,一些著名高校达100%,这意味当第一志愿未被录取时,你失去了90%以上的机会。所以"填好第一志愿,等于增加几十分"的话是有道理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落笔犯难,推敲再三,大多原因如何填报第一志愿难以确定。
6、填报时,应对学校和专业的排序有一定的梯度。重视第一志愿,并不意味着对其他志愿可以随意填写,虽然第一志愿的录取率很高,但由于各个学校之间的不平衡或受考生填报时形成的大小年的影响,有的学校会出现缺口较大的情况,这些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总体比第一志愿的学校要低,所以考生填报时,第二志愿的学校比第一志愿的学校要有一定梯度的降低,第三志愿的学校又有降低,以增加录取的概率。
同理,在专业的排列上,也应有一定的梯度。如浙江大学专业志愿录取采取的分数级差的方式,如果你填的几个志愿都是热门专业,就可能影响到录取。
四、填报志愿时,要处理好那些关系?
填报志愿时,许多考生会碰到两难的情况,就是选择或放弃之间做出抉择,这就需要考生处理好关系,综合分析,从中把握。
1、选择"冷门专业"还是选择"热门专业"。不可否认,考生越来越将选报专业和毕业就业直接联系起来,一些专业由于就业前景看好,如政治经济地位高,工作条件优越,收入比较丰厚,填报的人多,形成了热门专业,反之,则形成了冷门专业。其实热与冷是相对的,首先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需求导致的就业形势是不断变化的,今天是热门专业明天可能是冷门专业。从最初的数理化热到后来的外语外贸热,再到后来的财会热、管理热、政法热,到目前的计算机热、信电热,反映了专业在不断顺应市场经济,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要求,需要我们加以仔细分析。其次,冷与热的相对还反映在许多热门专业是建立冷专业基础之上的,学好这些冷门专业转入热门专业是非常容易的,如学好数学、专业转入计算机、电子信息、经济类等专业并无太大困难,而且还大有益处。考生要以全面、发展的眼光来认识、选择专业,可以考虑选择既自己喜欢,又是国家、社会发展需要的所谓冷门专业。
2、选择"学校"还是选择"专业"。这是考生及家长非常挠头的事。有的考生估计能进比较优秀的学校,但专业能否如愿以偿就难说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要满足专业,就只能进所谓"次"一些的高校。到底是进高校求名气,还是进专业求实惠?考生在咨询时,不同的老师回答是不同的。有的老师认为应进好的学校,因为大学是通才教育,进校后还可以辅修其他专业,何况现在是终身受教育的时代,靠大学的四年教育支撑一辈子是不可能的。有的老师认为选择专业应该很慎重,考生一旦进入这个专业学习,意味着以后一辈子从事这个专业的工作,锁定专业虽然不能说是今后从事职业的唯一选择,至少也是十分重要的选择。因此,考生到头来还是自己拿主意。我比较同意这样一种观点,如果能进一所好的学校,给你带来的受益是无穷的,应予珍惜,这时你应淡化专业。如果不够进这类学校的条件,则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热门专业,掌握一门好"手艺",毕业后择业将容易一些。
3、选择本省高校还是选择外省高校。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有二:一方面是高校在制订招生计划时,一般在所在省的招生数总是比较多,其他省比较少,考生的心理是填报招生数多的学校或专业,寄希望录取可能性大一些;另一方面是一些省市的考生不愿意外出读书,特别是大都市和沿海发达省的考生,从而造成本省市高校及专业过分拥挤,另一些省份的考生向往大都市和沿海省份读书,而集中填报这些省的高校,志愿过分集中产生高落选率。所以,考生一定要结合自己对专业的兴趣志向,家庭、经济状况,高校录取分数线等诸因素综合考虑,以求得满意的学校和专业。我曾碰到过有一考生被某外省大学录取,其家长来征求意见,我觉得这所大学不错,动员考生去,家长送考生时对这所大学很满意,觉得选择是正确的。
4、选择服从还是不服从。一般志愿表上有"是否服从进其他学校"和"是否服从其他专业"栏,当你前面填的志愿未被所在高校录取,你是否愿意调剂到其他的学校?或你被某高校录取,但你进不了自己选择的专业,是否愿意进其他专业?以前由于高考录取率低,考生往往被告知应填上服从一栏,以增加录取的机会。现在由于录取率提高,加上录取后不去就读的处罚禁令解冻,考生对是否服从要随意得多。但我认为,如果已发挥了自己的考试水平,分数线达到好的批次,应该填写服从,以增加进入好学校的机会。当然填报时考生应考虑自己的兴趣、志向,且不可勉强填报,可以有条件的选择服从,如可在重点高校批次中填报"服从",其他批次中不填;可以只填"愿进工科院校",其他类高校不填;可以只填"愿进医学专业",其他专业不填,等等。若确实高考发生重大失误,可以考虑下一年重考。重考毕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大部分考生重考的成绩不会好于上一年,请重考的学生慎重。
最后要说的是:填报志愿有风险,填报前应认真思量,填报以后就不要后悔,更不必患得患失。不管录取在什么样的学校和专业,只要你努力了,成功一定会向你招手。
志愿填报填征求志愿时要注意什么?
大学科目网(https://www.whdxky.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志愿填报填征求志愿时要注意什么?的相关内容。
一、要了解有关信息
我们老师在和考生交谈时,发现有些考生由于一味埋头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对国家发展的前景、有关的招生政策及各高校的招生方式少有了解,在选择高校和专业上无所适从,这是很遗憾的。其实了解这些方面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这些信息是正确填报志愿的前提。考生要了解信息的内容有:
1、充分了解和掌握国家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了解高校招生的有关政策
应该看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传统产业的变革,新兴产业的加盟,市场经济的完善,中国加入WTO,不断有媒体报道未来的行业将需要几大类专业的人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迈向大众化教育,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将大大增加;高层次学历教育的规模扩大,许多考生考虑本科教育后继续深造,进行二次定位。这些都为我们的学习和就业提供了新的空间,需要考生多渠道的了解,使自己的兴趣和国家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给自己在学业和今后的就业上定位。
2、了解有关省市区招生录取的政策
招生录取工作政策性很强,整个录取过程均按操作程序进行,整个程序的规定都事先向社会公布,考生必须予以充分重视。如填报志愿的时间,各省市区的填报时间一般有三种:高考前填,考后公布成绩前填,成绩公布后填;录取的步骤是按高分到低分顺序(志愿优先),还是按志愿顺序(分数优先);各省市区可以享受优惠加分待遇的情形;特殊学校(如军校、警校)的录取办法,等等,做到心中有数。
3、了解各高校具体的招生办法
考生档案被投到高校后,高校是按什么原则将考生安排到各个专业的,安排到各个专业时优惠加分是否还能享受,考生也应了解清楚。如浙江大学2001年专业的录取是按3分一段划分,即当你第一专业落选,计算机将你的高考分降3分后,重新与其他考生一起排队待录,如果仍未录取,再降3分和其他考生又重新排队待录。当考生名单已投入进浙大后,在安排到各专业时,优惠加分不再享受,须剔除后排队。各高校的录取方式均可在各高校网上和高校宣传老师中了解到。
二、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
在了解国家招生政策和各高校录取方式的信息中,考生们会问,应报考什么样的学校和专业,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什么样的专业才算是好专业,那些学校和专业更适合自己?这就要对大学和专业有一个基本的评价。
什么样的大学才算好大学呢?我认为可以着重了解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这个大学的学科是否齐全,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对学生的受益是教师所无法传授的;二是看这个大学是否有深厚的理科底蕴,学生打下理科底子是以后发展事业的坚实基础;三是这个大学是否有高起点目标,瞄准世界一流的目标,不断进取,时刻有危机感的学校,才是最有希望的大学;四是这个大学是否拥有强大的人文文化氛围,这是最能体现大学的灵魂,是此大学区别于其他大学的本质所在。
选择专业是个更为具体的问题,应该明确,专业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有人认为应慎重选择专业,确定专业毕竟和以后成才有密切的联系。既然如此,我们选择专业前,应考虑下面两个问题:
一是选择专业对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是一种什么关系,通过学习这个专业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还是该专业为从事其他新职业或继续深造打基础,如果是后者,应淡化"专业"的概念。
二是专家认为,每个人都有基本的志向趋势,选择专业时,除成绩外,考生应与自己的性格特征、气质倾向相结合。表现出对人的志向的,可以考虑营销、教育、医疗、法律、新闻、咨询等专业;表现出对物的志向的,可以考虑生产及工艺技术、机械装置、金融、房地产等专业;表现出自我个性的,不妨在文艺、经营管理、设计、翻译、编辑等专业中选择。
如果考生对自己的性格、能力和兴趣无法分辨,可以留意一下自己在社团活动、选修课所表现出的兴趣,也可以询问家长、老师及同学对自己的看法。目前,有许多国家采用潜能测试的方法,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从社会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科学方向和今后职业生活道路,打破把单一的学科成绩作为参照的局面。
填报志愿,毕竟是考生对未来从事的职业的一次重要选择,所以志愿的填报一定要体现考生的志向,与考生本身的情趣、爱好和特长想结合。但我们在咨询过程中,经常碰到的是要么家长代劳,要么考生将来朝哪个方向发展讲不出所以然,有的考生在交谈中,表现出对生物、化学等专业很有兴趣,并有获奖,但询问选择专业时,却要报计算机、信电方面的专业,看得出受功利的影响非常大。
还有不少考生及家长碰到我们说可惜了,一问才知考生高考分数高出所读专业许多分,早知这样,应挑一个分数更高的专业。这些不结合自己兴趣、特长和能力,而仅仅以成绩为唯一参考是错误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选择仅仅是"热门"而非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进了大学后产生厌学情绪,导致退学的例子是不少的。
三、填报志愿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现行的高考录取是以分数线为标准的,考生还是把高考成绩作为填报学校和专业的主要依据,可谓什么分数报什么样的学校。那么如何填报"恰当"的志愿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因素:
1、要正确定位,清楚自己在高考中的地位。首先要对自己所在的中学进行定位,分析自己所在中学在以往的高考中的录取率、进本科和重点大学的人数和比例,要估计自己在中学里所处的位置。其次参考你喜欢的高校历年来的录取分数线、专业线是多少,从中排序。通过定位和排序,从而较准确地估计自己的实力能进那类高校。
2、要考虑填报志愿的形式。目前我国各省市区采取的填报志愿的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考前填报志愿,这种形式的优点是,考生填报志愿时能根据自己平时的成绩和水平确定自己的上学目标,最体现自己的意愿和志向,缺点是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实力,导致填报志愿时过高或过低。第二种是高考后公布成绩前填报志愿,即估分填志愿。这虽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考前填报的盲目性,因为填报志愿是背靠背的,要正确估分仍很困难。招生的老师总结得出,一般估分情况是:成绩较好的学生保守,分数较低的偏高;女生保守,男生偏高;内向型学生保守,外向型学生偏高,考生可以参考,加以正确判断。第三种是考分公布后填报志愿,因为知道自己本省(市区)的分数和名次,这是要注意高校历年(而不是一年)的录取分数线、招生人数多少、专业的冷热程度以及报名是否踊跃来考虑。避免有的高校过分集中。一般情况是,考分越高,填报越准确,或者说,越是名校,越容易定位。
3、注意不要填报自己身体条件受限的专业。身体条件是除高考分数以外能否录取的硬性条件,因为许多专业对考生的身体条件是有限制的,如色盲不能报考生化、美术类等专业,表面抗原阳性的是不能报考食品类专业的,还有的专业对身高、耳鼻、四肢等都有限制,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仔细了解国家体检标准和各高校的有关规定,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每年我们在录取时都会碰到考生填报自身条件受限的专业,老师们只能忍痛割爱,非常可惜。
4、注意高校录取分数大小年的问题。高校录取分数线的大小年是指高校在某省这一年录取时分数比较高,下一年录取时分数下降,彼此重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考生分析上一年各高校录取分数线时,因不敢填报高分高校,涌向低分高校,使得上一年高分的学校分数线下降,而低分高校因填报人多而分数线飙升。考生在参考各高校分数线时,应注意不能只参考上一年的情况,而是参考几年的情况,这样才比较准确。
5、要重视第一志愿的填报。因为目前大部分高校招生的方式是将第一志愿填报该校的考生按规定比例(如1∶1.2)进行筛选、录取,如果第一志愿不足,再依次组织第二、第三志愿调配的考生档案,这就是说在同一批次有上百所学校同时录取,如果第一志愿落选当考生档案转给其他学校时,其他学校有可能第一志愿已经录取满额。据浙江省招生班统计,这几年重点高校按第一志愿录取的考生占该批次录取数的比例在90%以上,一些著名高校达100%,这意味当第一志愿未被录取时,你失去了90%以上的机会。所以"填好第一志愿,等于增加几十分"的话是有道理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落笔犯难,推敲再三,大多原因如何填报第一志愿难以确定。
6、填报时,应对学校和专业的排序有一定的梯度。重视第一志愿,并不意味着对其他志愿可以随意填写,虽然第一志愿的录取率很高,但由于各个学校之间的不平衡或受考生填报时形成的大小年的影响,有的学校会出现缺口较大的情况,这些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总体比第一志愿的学校要低,所以考生填报时,第二志愿的学校比第一志愿的学校要有一定梯度的降低,第三志愿的学校又有降低,以增加录取的概率。
同理,在专业的排列上,也应有一定的梯度。如浙江大学专业志愿录取采取的分数级差的方式,如果你填的几个志愿都是热门专业,就可能影响到录取。
四、填报志愿时,要处理好那些关系?
填报志愿时,许多考生会碰到两难的情况,就是选择或放弃之间做出抉择,这就需要考生处理好关系,综合分析,从中把握。
1、选择"冷门专业"还是选择"热门专业"。不可否认,考生越来越将选报专业和毕业就业直接联系起来,一些专业由于就业前景看好,如政治经济地位高,工作条件优越,收入比较丰厚,填报的人多,形成了热门专业,反之,则形成了冷门专业。其实热与冷是相对的,首先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需求导致的就业形势是不断变化的,今天是热门专业明天可能是冷门专业。从最初的数理化热到后来的外语外贸热,再到后来的财会热、管理热、政法热,到目前的计算机热、信电热,反映了专业在不断顺应市场经济,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要求,需要我们加以仔细分析。其次,冷与热的相对还反映在许多热门专业是建立冷专业基础之上的,学好这些冷门专业转入热门专业是非常容易的,如学好数学、专业转入计算机、电子信息、经济类等专业并无太大困难,而且还大有益处。考生要以全面、发展的眼光来认识、选择专业,可以考虑选择既自己喜欢,又是国家、社会发展需要的所谓冷门专业。
2、选择"学校"还是选择"专业"。这是考生及家长非常挠头的事。有的考生估计能进比较优秀的学校,但专业能否如愿以偿就难说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要满足专业,就只能进所谓"次"一些的高校。到底是进高校求名气,还是进专业求实惠?考生在咨询时,不同的老师回答是不同的。有的老师认为应进好的学校,因为大学是通才教育,进校后还可以辅修其他专业,何况现在是终身受教育的时代,靠大学的四年教育支撑一辈子是不可能的。有的老师认为选择专业应该很慎重,考生一旦进入这个专业学习,意味着以后一辈子从事这个专业的工作,锁定专业虽然不能说是今后从事职业的唯一选择,至少也是十分重要的选择。因此,考生到头来还是自己拿主意。我比较同意这样一种观点,如果能进一所好的学校,给你带来的受益是无穷的,应予珍惜,这时你应淡化专业。如果不够进这类学校的条件,则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热门专业,掌握一门好"手艺",毕业后择业将容易一些。
3、选择本省高校还是选择外省高校。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有二:一方面是高校在制订招生计划时,一般在所在省的招生数总是比较多,其他省比较少,考生的心理是填报招生数多的学校或专业,寄希望录取可能性大一些;另一方面是一些省市的考生不愿意外出读书,特别是大都市和沿海发达省的考生,从而造成本省市高校及专业过分拥挤,另一些省份的考生向往大都市和沿海省份读书,而集中填报这些省的高校,志愿过分集中产生高落选率。所以,考生一定要结合自己对专业的兴趣志向,家庭、经济状况,高校录取分数线等诸因素综合考虑,以求得满意的学校和专业。我曾碰到过有一考生被某外省大学录取,其家长来征求意见,我觉得这所大学不错,动员考生去,家长送考生时对这所大学很满意,觉得选择是正确的。
4、选择服从还是不服从。一般志愿表上有"是否服从进其他学校"和"是否服从其他专业"栏,当你前面填的志愿未被所在高校录取,你是否愿意调剂到其他的学校?或你被某高校录取,但你进不了自己选择的专业,是否愿意进其他专业?以前由于高考录取率低,考生往往被告知应填上服从一栏,以增加录取的机会。现在由于录取率提高,加上录取后不去就读的处罚禁令解冻,考生对是否服从要随意得多。但我认为,如果已发挥了自己的考试水平,分数线达到好的批次,应该填写服从,以增加进入好学校的机会。当然填报时考生应考虑自己的兴趣、志向,且不可勉强填报,可以有条件的选择服从,如可在重点高校批次中填报"服从",其他批次中不填;可以只填"愿进工科院校",其他类高校不填;可以只填"愿进医学专业",其他专业不填,等等。若确实高考发生重大失误,可以考虑下一年重考。重考毕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大部分考生重考的成绩不会好于上一年,请重考的学生慎重。
最后要说的是:填报志愿有风险,填报前应认真思量,填报以后就不要后悔,更不必患得患失。不管录取在什么样的学校和专业,只要你努力了,成功一定会向你招手。
参考资料:
;extra=page%3D1
大学科目网以上就是大学科目网整理的高三的压力开始越来越重,心越来越烦,该静不静,该闹不闹,怎么去面对高考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大学科目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大学科目网:
www.whdxky.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