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江苏高考新方案中选修与必修有什么差别啊相关的问题,今天,大学科目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江苏高考新方案中选修与必修有什么差别啊](/draw/thumb/89500/e7f74c6499a328f0e12dacdc87477916.png)
江苏高中的制度
江苏省2008年普通高考方案说明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 王斌泰
经国家教育部批准,2005年秋季开始,江苏省普通高中进入课程改革实验。2005年3月,省教育厅组织力量,开始了2008年高考方案研究工作。按照改革的目标和要求,认真学习了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文件、资料,深入研究了国内外高考改革历史和现状,广泛听取了有关专家和社会各界的意见,经过若干次反复认真的研讨,形成了现在公示的高考方案。
近几个月来,我们曾分别向省政府和教育部作过专题汇报。前不久,教育部组织全国近二十位专家对江苏省2008年高考方案进行了专题研讨。研讨会充分肯定了江苏省所开展的探索性研究工作。
下面,我代表省教育厅,就2008年高考方案作三点说明。
一、方案研制的基本原则
方案的研制,坚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从我省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实际出发。高考方案的实施要有利于中学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择优选拔人才。在方案的研制过程中,始终坚持六项基本原则。
(一)公平性原则。根据高中教育面向大众的特点,充分考虑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育的差异性,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实际,在科目设置、报名、考试、评卷、录取等各个环节构筑公平公正的平台,确保方案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二)选择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尽可能满足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特长进行不同的科目选择和学习需求;充分体现选拔性考试的特点,力求把基础素质好、综合能力强、德才兼备的学生选送到理想高校;注重选才方式的灵活性,针对不同高校的要求设置不同的选拔方式,支持各类院校多样化选才。
(三)导向性原则。高考方案尽量与基础教育改革、新课程改革的方向相一致,体现对新课程改革一定的导向作用,同时对新课程改革有较强的配套性和适应性。利用高考方案引导全社会科学评价学校和学生,引导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引导高校摒弃“唯分录取”,注重选拔综合素质优秀的人才,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创新性原则。继承现有高考模式的优点,借鉴和吸收国内外高考方案的成功经验;既要体现江苏教育基础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又要体现高考改革和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的方向,力求在统考科目设置、测试方法、评价内容等重要环节有所突破。
(五)综合性原则。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用综合性评价代替一次性选拔考试;注重平时评价和学生成长记录,建立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较为完整的评价制度,为今后真正实现高校和学生自主双向选择打好基础。
(六)可操作性原则。充分考虑社会诚信基础和社会对高考的认识,紧密结合招生录取工作的特点研究和设计方案,确保好的方案理念能通过实际招生录取工作得以体现。
二、方案研制的思路与基本内容
江苏省2008年普通高考模式为 “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
方案设计的总体思路:一是按照国家“3+X”高考方案的总体框架,在“X”上做一些新的设计;二是根据国家高中课程改革的方案,与新课程“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相适应;三是保持与我省现行高考方案的衔接和平稳过渡。我省现行方案是“3+2+综合”, 2008年高考方案对现行方案有继承也有发展,但总体方向和设计思想基本一致。
第一,三门学科文化统考和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是一个完整的评价方案。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这样的方案能够全面考察和了解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情况,而不只是几门文化课的分数;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地而且是有个性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能够促进中学认真实施课程计划,提高教育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应试教育”的倾向;分项评价在不同的阶段、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而且让学生有一定的自我选择的空间,可以减轻学生学习和考试的负担。
第二,语文、数学、外语为统考科目,突出了基础学科的地位。国家统一高考和兄弟省(市)都把这三门作为必考科目。语数外三门学科在高等教育和学生终身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已经被社会广泛认同。同时,考虑到学生不同的发展倾向,语文、数学设计了附加题,这与新课程标准和学生修习的实际情况也相一致。这样的设计,既满足了高校不同学科专业有不同选拔人才的要求,也为学生进一步发挥潜能提供了机会。外语考试含听力(另外还安排专业口语加试),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外语听说能力的培养。
语数外考试总分设计为每门150分,总分450分,加上语文或数学的附加分30分,共480分。以450分为总分(不计附加分)划定每个录取批次的最低控制分数线,上线后再按考生报考的不同专业方向加上附加分投档。既考虑到报考志愿的不同倾向,又能够避免不同学科附加分简单进入总分而引起的学科分数不等值问题。
语数外考试与全国高考同步进行,与全国保持一致,但我省考生只要考三门,切实减轻了学生高考与备考期间的负担。
第三,学业水平测试是对高中生在校学习情况的全面检测。学业水平测试与语数外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共同构成完整的高中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学业水平测试是根据高中学生修习的要求设置。考虑到语数外已作为高考统考科目,艺术、体育、研究性学习等列入综合素质评价,这些学科不再列入学业水平测试的科目。因此,学业水平测试只设计了7个科目,这样也能适当减轻学生负担。
学业水平测试设计了必修科目和选修科目,由学生自主选择,体现了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与新课程方案课程开设的要求相一致。由于这几门选修科目都是在相应必修科目基础上的延伸,因此,方案采用了选修科目覆盖该科目必修内容的做法。这样,学生测试的科目总数还是7门,减少了学生测试的科目和次数。选修科目2门,由考生在历史、物理两门中选择一门,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门中选择一门。这样的设计突出了历史、物理分别在高校文科类、理工类中的基础作用。7门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中,2门选修科目之外的5门为必修科目。
学业水平测试单科进行,必修科目测试的时间为75分钟,选修科目测试的时间为100分钟,总量并不大。同时,必修学科学生在校期间有两次测试机会,成绩三年有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分散测试科目(几个学科不集中在一次进行);也可以一个学科测试两次,选择自己满意的成绩。
学业水平测试按等级计分,淡化了“分分计较”的激烈竞争。必修等级按大家习惯的原始分数段转换,体现了目标参照考试的性质,它的区分度问题可以通过控制命题的难度系数的办法来解决。选修等级按学生测试成绩分布的一定比例来转换,这个比例是参照历年来高考录取不同批次的人数比例而确定的。这样较好地体现了区分度,同时也能较好地避免了学科之间、几次考试之间可能出现的分数不等值问题。学科之间与不同考试次数之间的分数等值问题,还将通过逐步建立题库的办法来解决。
学业水平测试结果的使用主要是与学生报考志愿挂钩,报考不同层次的高校、报考不同的专业会有不同的要求。方案提出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统一的最低要求,不同的高校还可以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各自的要求。对学业水平测试一次性全优的学生,方案还设计了加10分进线的办法,以资鼓励。
学业水平测试等级作为进入相应层次、相应专业的门槛,看起来不如分数的区分度大,实际上有时候发挥的作用比分数还要大。同时,高校也有提出等级要求的自主权。这样应用学业水平测试结果,体现了学业水平测试在高校招生录取中的重要作用,而且也是适度的。
学业水平测试由全省统一组织,严格要求,这样有利于提高学业水平测试的可信度,建立良好的社会信誉。由于是等级计分,学生不必分分计较,预计不会加重学生负担。
第四,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整体素质的综合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主要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而设计。综合素质评价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既有对学生统一的综合素质要求,又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突出表现,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综合素质评价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为基础,通过对成长记录的归纳与总结,形成直观的表格,体现了评价的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统一,并且将电子档案与文字档案统一起来,既便于资料的收集、整理、使用和全省统一管理,也有利于高校招生及录取后使用。
综合素质评价采用“合格加等级”的指标体系。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三方面的评定主要看是否合格,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三方面的评定等第分A、B、C、D四级。既有利于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真实情况,操作起来又比较明确、简便。
综合素质评价的测试结果使用,方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招生中发挥的作用定位比较准确,突出了综合素质评价的“有用性”。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道德品德”和“公民素养”合格,作为考生填报志愿的必要条件。同时还规定,考生 “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单项达到A级且其他三项均为合格的,高校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录取;均为D级的,高校可以不录取。
另外,我们还准备建立校长诚信承诺、相关项目抽测、年度非诚信学校公示和责任追究等保障制度,力求客观、有效地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三、方案的主要特点
方案实行三门学科统考与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分数与等第相结合,统一测试与选择性测试相结合,统一录取与自主招生相结合,综合考虑了课程改革的实际和高考的各个环节、各种因素,为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设置了较高平台,预留了拓展空间。
(一)以统一考试成绩作为录取的主要条件。方案将语文、数学、外语作为统考科目,实行统一考试,把统考成绩作为划线、投档和录取的主要依据,既保证了加强基础、突出重点,又有利于减轻学生高考负担,特别是所有考生都考统一科目,保证了考分等值,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公平、公正。
(二)变一次性考试为多样化考试。除语文、数学、外语作为高考统考科目外,其他科目作为必修或选修科目,与高中课程教学安排相匹配,分两次进行学业水平测试,测试成绩与高校录取挂钩。这实际上使高考变一次性考试为多样化考试,使高考成为一个过程,改变了过去“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有利于引导中学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强化平时学习;注重学生发展特长和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将综合素质考核纳入高考。方案明确综合素质考核是高考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考生综合素质考核评价的情况是高校择优录取的基础,并对考核内容和方法做了原则规定,主要目的同样是发挥高考引导作用,推动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四)把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作为改革方向。方案把中学组织教学、考试部门组织考试、高校组织招生三者有机结合,特别是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特点高校的要求,提出了分层次、分类别、按批次组织招生录取的办法,满足不同层次院校对学生的需求,这是今后高考和招生改革的方向。因此,建立健全高校自主录取机制是这一方案的重要内容。新方案具有“高端多元(重点院校)、中端稳定(一般本科院校)、低端开放(专科或民办院校)”的高校招生改革取向,探索高校招生改革的空间较大。
综上所述,高考方案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尽管我们对方案作了多次研究,特别是对操作性的配套性工作也作了些探索研究,但仍然是初步的。我们诚挚地希望社会各界提出宝贵意见,使高考方案得到进一步完善。
江苏省2008年普通高考方案作四项重要调整
一、调整语文、数学、外语考试的分值
将方案中语文、数学、外语每门150分,总分450分,语文、数学附加题各30分,调整为语文、数学每门160分,外语120分,总分440分;语文、数学附加题各40分。总分加上附加题分仍为480分。
适当调整外语分数在三门总分中的权重,是为了使语文、数学、外语的分值结构更加合理。
二、调整选修科目测试的日程
将方案中两门选修科目测试的日程,从每年4月7日调整至每年6月9日。
调整选修科目测试的日程安排,是考虑到适当减少考生参加考试的次数,同时,也考虑到中学教师的工作安排。
三、适当细化选修测试科目的等级
将方案中选修测试科目的A等和B等适当细化,前5%(含5%)为A+,前20-30%(含30%)为B+。
适当细化选修测试科目的等级,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测试成绩的区分度,满足不同层次高校选拔人才的需求。
四、调整考生填报志愿的必要条件
将方案中考生填报志愿的必要条件之一,必修测试科目D级(技术科目测试不合格视为D级)不超过三门,调整为填报普通类志愿必修测试科目各科成绩均需达到C级及以上(技术科目测试合格),填报艺术、体育类志愿必修测试科目D级(技术科目测试不合格视为D级)不超过三门。
调整考生填报志愿的必要条件,是为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导向,同时也考虑到不同类型考生的实际情况。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方案
江苏省教育厅
一、 目的与意义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和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苏教基[2005]16号)的精神,设置全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
实行学业水平测试是为了加强对高中的课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同时,向高校提供更多有效的考生信息。实行学业水平测试有利于促进高中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高校更加科学、自主地选拔人才。
学业水平测试从2005年秋季入学的学生开始实行。
二、 科目设置
学业水平测试是对高中生在校期间学习情况的全面检测。学业水平测试与语数外科目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共同构成完整的高中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学业水平测试科目根据高中学生修习的要求设置。鉴于语文、数学、外语另外组织考试,艺术、体育、研究性学习等列入综合素质评价,这些学科不再列入学业水平测试的科目。
学业水平测试科目设置坚持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既有共同必修的科目,也有个人选修的科目。为减少测试科目与测试次数,选修科目测试的内容包括该学科的必修内容。
具体科目设置如下:
1.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共有7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信息技术、通用技术)。
2.学业水平测试分必修科目和选修科目,其中必修科目5门,选修科目2门。选修科目由考生在历史、物理两门中选择一门,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门中选择一门。7门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中,2门选修科目之外的5门为必修科目。
3.艺术类、体育类考生如不兼报普通类专业,可选择7门均为必修科目。
三、 时间安排
1.必修科目水平测试时间每科为75分钟。必修科目测试安排在高二下学期、高三下学期进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报考两次。
2.选修科目水平测试时间每科为100分钟。选修科目测试安排在高三下学期进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报考一次。
3.全省学业水平测试具体时间统一为每年的4月7日、8日、9日(两天半)。技术科目测试另行安排。
普通高考学业水平测试考试时间表
科目
4月7日
(选修科目考试日)
4月8日
(必修科目考试日)
4月9日
(必修科目考试日)
上
午
物理、历史
(2门选修科目同时开考)
(9:30-11:10)
物理
(8:30-9:45)
历史
(8:30-9:45)
化学
(10:30-11:45)
政治
(10:30-11:45)
下
午
化学、生物、
政治、地理
(4门选修科目同时开考)
(2:30-4:10)
生物
(2:00-3:15)
地理
(4:30-5:45)
(注:2007年尚无高三年级的学生参加4月7日的选修科目考试。)
四、 内容与形式
1.学业水平测试为常模相关—目标参照考试。测试内容以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考察学生学习的状况,重点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注重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能力。
2.必修科目水平测试是考察该科目必修学分规定的学习内容,一般为3个模块的学习内容。
政治学科考察必修模块1、2、4的内容。
历史学科考察必修模块1、2、3的内容。
地理学科考察必修模块1、2、3的内容。
物理学科考察必修模块1、2,并由学生在选修模块1-1、3-1中选择1个模块的内容。
化学学科考察必修模块1、2的内容,并由学生在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或“有机化学基础”中选择1个模块的内容。
生物学科考察必修模块1、2、3的内容。
技术科目(含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的考察内容另行制定。
3.选修科目水平测试考察该学科必修的全部内容与选修的内容。选修内容按照《江苏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选修Ⅰ模块开设指导意见》(苏教基[2005]33号)执行。其中,物理、化学、生物学科按理工方向要求执行。
选修政治学科考察必修模块1、2、3、4的内容,并由学生在选修模块“经济学常识”或“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中选择一个模块的内容。
选修历史学科考察必修模块1、2、3的内容,并由学生在选修模块“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中选择2个模块的内容。
选修地理学科考察必修模块1、2、3的内容,并由学生在选修模块“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 中选择2个模块的内容。
选修物理学科考察必修模块1、2、选修模块3-1的内容,并由学生在选修模块 3-2、3-3、3-4、3-5中选修3个模块的内容。
选修化学学科考察必修模块1、2的内容,并由学生在选修模块 “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实验化学”中选择3个模块的内容。
选修生物学科考察必修模块1、2、3和选修模块“生物技术实践”、“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内容。
4.学生水平测试根据各学科不同情况,合理设置客观题型与主观题型,客观题型一般不超过试卷总分的50%。
5.另行制订“学业水平测试说明”,明确各学科测试具体内容、题型、试卷结构等。
五、 成绩处理
1.学业水平测试实行等级计分,分为4个等级,用A、B、C、D表示。技术科目测试等级为合格、不合格。
2.必修学科等级计算方法:各科原始分满分为100分。100分~90分为A级,89分~75分为B级,74分~60分为C级,59分及其以下为D级。单科C级及其以上的比例一般控制在95%以上。
3.选修学科等级计算方法:各科原始分满分为120分,根据考生成绩按比例折换成相应的等级。A级为前20%(含20%)的考生,B级为前20%至前50%(含50%)的考生,C级为前50%至前90%(含90%)的考生,D级为90%以后的考生。
4.必修学科的成绩从应届高考之年起算,三年有效;选修学科的成绩当年有效。
六、 组织与管理
1.全省高中生学业水平测试工作由省教育厅统一领导,省考试院统一组织和管理。各市、县(市、区)招生办公室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负责实施和管理本地区学业水平测试的具体工作。
2.学业水平测试单科进行,由省考试院统一命题、统一阅卷和统一计分,各市具体实施报名、测试工作。技术科目中的通用技术由学校组织测试,省、市抽查认可。
3.学业水平测试按照标准化考试的要求,切实加强质量管理、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以提高测试的效度和信度。
4.省考试院向社会公布“学业水平测试说明”,规定测试内容、试卷构成、试题形式、计分体制等。“学业水平测试”保持相对稳定。
5.加强对学业水平测试命题计划、命题、试测项目、审题、统计分析、试卷评价等环节的管理,保证各科试卷都能满足预定的质量要求。
6.客观性试题采用机器阅卷,主观性试题采用网上阅卷。加强质量控制,保证评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评卷按学科成立评卷组,负责本学科评卷的组织、管理工作。
7.测试成绩只记载等级,不记载原始分。考试成绩只通知考生本人,不公布、不查卷。
8.全省按统一标准和要求设置考点、考场。测试时间、测试考场的条件、测试指令、考场管理等每一环节均实行统一规范的管理。
考点按考生及考场数量配备足够数量的监考员和其他工作人员,每个考场配监考员两名(体育类、艺术类单独编排考场的,应配备三名监考员)。同一考场中的监考员应来自两个不同的中学。
七、 关于社会考生
全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向社会开放。在江苏省参加高考必须按照本规定参加学业水平测试。
2008年以前的往届生已取得江苏省普通高中综合考试成绩的,在原成绩有效期内,可视为必修水平测试的成绩,并转换为相关必修科目的等级。但必须参加当年选修科目的测试。
![江苏高考新方案中选修与必修有什么差别啊](/draw/image/89500/d9e46179e0b2a698c62740b907c78218.png)
2008江苏高考新方案中选修与必修有什么差别啊
“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
2008年江苏高考模式确定,语数外三门计分,总分450分+30分
2008年江苏高考方案是个啥模样?22日,经历了多次讨论、调整、修正后的《江苏省2008年普通高考方案》开始公示,新方案显示江苏省2008年普通高考模式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语文、数学、外语每门150分,总分450分。另外,语文、数学附加题各设30分。学业水平测试实行等级计分。招生划线时按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统考成绩,不含附加题分划定省最低控制分数线。按照不同录取批次高校对生源质量的基本要求,分别对考生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提出相应的等级要求。新方案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学生在校期间有多次“高考”,包括选修、必修和统考,其中必修可以在高二和高三分别考一次。
必修选修选择你做主
统考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七门。其中选修测试科目两门,必修测试科目五门。选修测试科目由考生在历史、物理中选择一门,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门中选择一门。七门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中,考生选定的两门选修测试科目之外的五门为必修测试科目。艺术类、体育类考生选修测试科目为艺术或体育专业;如不兼报普通类专业,可选择七门必修测试科目。综合素质评价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
语数外6月7、8日统考
统考中,语文安排在6月7日上午,150分钟。数学在6月8日上午,120分钟。外语在6月8日下午,120分钟。语文、数学设附加题,加试附加题的考生考试时间增加30分钟。选修测试历史的考生加试语文附加题,选修测试物理的考生加试数学附加题。不兼报普通类专业的艺术类、体育类考生不考附加题。外语考试包含听力测试,外语专业的口语测试另行安排。统考每门150分,总分450分。另外,语文、数学附加题各设30分。
学业水平测试中必修科目测试:高二下学期、高三下学期,每年的4月8日全天和9日上午,每科75分钟。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报考两次。选修科目测试安排在高三下学期,每年的4月7日,每科100分钟。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只可报考一次。技术科目的测试另行安排。成绩处理实行等级计分,分成4个等级,用A、B、C、D表示。必修测试科目等级:各科满分100分。100分~90分为A级,89分~75分为B级,74分~60分为C级,59分及其以下为D级。参加两次测试的,取较高等级计算成绩。选修测试科目等级:各科满分120分。按考生成绩分布划出等级。A级为前20%(含20%)的考生,B级为前20%至前50%(含50%)的考生,C级为前50%至前90%(含90%)的考生,D级为90%以后的考生。
命题坚持科学、创新和公平
新方案的科学性体现在语文、数学、外语科目测试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要求命题;学业水平测试依据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命题。力求做到试题设计与课程评价目标相一致,分别体现语文、数学、外语科目测试和学业水平测试的功能和特点。
创新性在于试题设计突出新情境、新材料、新设计,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力求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
实现试题素材和解答要求对于所有考生的公平性,避免偏题、怪题,认真考虑城市和农村不同教学条件和能力,避免需要特殊背景知识和特殊解答方式的题目。
语数考试含选修内容
语文、数学考试含高中新课程规定的该学科必修与选修的内容。数学必做题考察必修和选修系列1内容,附加题主要考察选修系列2和系列4内容。语文附加题的题型和考察要求在《考试说明》中公布。外语为中学英语八级考试。
必修科目测试考察高中新课程规定的该科目必修学分规定的学习内容;选修科目测试考察该科目必修学分与选修学分规定的学习内容。
凡需考察不同选修内容的试卷,均设计相对应的选做题。选做部分按不同选修系列或选修模块命题,考生根据本人的选修情况选择答题。
按语数外统考分划省控线
新方案在全国统一招生政策的指导下,统一组织全国在江苏招生高校的录取工作。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特点高校的要求,分层次、分类别、按批次组织招生录取工作。各高等院校必须依据考生志愿,按统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情况择优录取。同时不断扩大自主招生高校的数量和录取新生比例,逐步健全高校自主录取机制。
要求各高等院校根据国家和省定招生政策制定招生章程,并在考生填报志愿前向社会公布。招生章程中应明确学业水平测试科目的等级要求和录取办法。有面试要求的高校,招生章程中应明确考核范围和规则等。
■划线办法:按照不同录取批次高校对生源质量的基本要求,分别对考生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提出相应的等级规定。根据不同录取批次院校招生计划总数,并放宽一定比例,按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统考成绩(不含附加题分)划定省最低控制分数线。艺术、体育专业成绩划线办法另定。对第一次参加必修科目和选修科目测试,六门科目成绩均达到A级且技术测试合格的考生,在划线前加10分计入统考成绩。
■填报志愿:考生在高考科目成绩、全省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和学业水平测试等级要求公布后填报志愿。考生填报志愿的必要条件是:必修测试科目D级(技术科目测试不合格视为D级)不超过三门。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道德品质”和“公民素质”合格。
考生填报普通类本科专业志愿的必要条件是:必修测试科目均达到C级(技术科目测试合格视为C级)及其以上,选修测试科目均达到B级及其以上。
■投档办法:依据各高等院校招生计划数和考生志愿,按照语文、数学、外语三门总分加附加题分数,以一定比例从高分到低分投档。体育、艺术类专业按语文、数学、外语三门总分和专业加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投档。
■录取要求:经批准实行自主招生试点的院校,可以依据语数外三门统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等级、综合素质评价情况和面试成绩,自主录取。
在综合素质评价中,考生“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单项达到A级且其他三项均为合格的,高校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录取;均为D级的,高校可以不录取。
部分专科院校经批准,可以依据考生语数外三门统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情况,试行注册入学。
体育、艺术类院校和专业可以根据专业要求,按照文化与专业成绩录取新生。
两门选修五门必修 成绩算等级
选修必修自己选择
为减少测试科目与测试次数,选修科目测试的内容包括该学科的必修内容。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共有7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分必修科目和选修科目,其中必修科目5门,选修科目2门。选修科目由考生在历史、物理两门中选择一门,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门中选择一门。7门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中,2门选修科目之外的5门为必修科目。
艺术类、体育类考生如不兼报普通类专业,可选择7门均为必修科目。
明年4月先考必修
时间安排上,必修科目水平测试时间每科为75分钟。必修科目测试安排在高二下学期、高三下学期进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报考两次。选修科目水平测试时间每科为100分钟。选修科目测试安排在高三下学期进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报考一次。
水平测试测什么
学业水平测试为常模相关-目标参照考试。测试内容以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考查学生学习的状况,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能力。必修科目水平测试是考查该科目必修学分规定的学习内容,一般为3个模块的学习内容。政治学科考查必修模块1、2、4的内容。历史学科考查必修模块1、2、3的内容。地理学科考查必修模块1、2、3的内容。物理学科考查必修模块1、2,并由学生在选修模块1-1、3-1中选择1个模块的内容。化学学科考查必修模块1、2的内容,并由学生在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或“有机化学基础”中选择1个模块的内容。生物学科考查必修模块1、2、3的内容。技术科目(含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的考查内容另行制定。
选修科目水平测试考查该学科必修的全部内容与选修的内容。选修内容按照《江苏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选修Ⅰ模块开设指导意见》执行。其中,物理、化学、生物学科按理工方向要求执行。选修政治学科考查必修模块1、2、3、4的内容,并由学生在选修模块“经济学常识”或“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中选择一个模块的内容。选修历史学科考查必修模块1、2、3的内容,并由学生在选修模块“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中选择2个模块的内容。选修地理学科考查必修模块1、2、3的内容,并由学生在选修模块“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中选择2个模块的内容。选修物理学科考查必修模块1、2、选修模块3-1的内容,并由学生在选修模块 3-2、3-3、3-4、3-5中选修3个模块的内容。选修化学学科考查必修模块1、2的内容,并由学生在选修模块 “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实验化学”中选择3个模块的内容。选修生物学科考查必修模块1、2、3和选修模块“生物技术实践”、“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内容。
学生水平测试根据各学科不同情况,合理设置客观题型与主观题型,客观题型一般不超过试卷总分的50%。另行制订“学业水平测试说明”,明确各学科测试具体内容、题型、试卷结构等。
考试成绩处理为等级
学业水平测试实行等级计分,分为4个等级,用A、B、C、D表示。技术科目测试等级为合格、不合格。
必修学科等级计算方法:各科原始分满分为100分。100分~90分为A级,89分~75分为B级,74分~60分为C级,59分及其以下为D级。单科C级及其以上的比例一般控制在95%以上。
选修学科等级计算方法:各科原始分满分为120分,根据考生成绩按比例折换成相应的等级。A级为前20%(含20%)的考生,B级为前20%至前50%(含50%)的考生,C级为前50%至前90%(含90%)的考生,D级为90%以后的考生。
必修学科的成绩从应届高考之年起算,三年有效;选修学科的成绩当年有效。
社会考生成绩可对接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向社会开放,在江苏省参加高考必须按规定参加学业水平测试。2008年以前的往届生已取得江苏省普通高中综合考试成绩的,在原成绩有效期内,可视为必修水平测试的成绩,并转换为相关必修科目的等级,但必须参加当年选修科目的测试。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从2005年秋季入学的学生开始实行,测试科目设置坚持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既有共同必修的科目,也有个人选修的科目,学生考两门选修科目和五门必修科目。首次考试安排在明年4月,高二年级学生进行必修科目的学业水平测试。
道德评价不合格不能填志愿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昨天出炉,在综合素质评价中,普通高中学生道德品德或公民素养达不到“合格”,不能填报高校志愿。这一方案的出炉倍受关注。
启用综合素质评价表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
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评定,凡基本符合标准者,可视为合格。凡有突出问题,不符合教育部规定的基本标准,可暂不评等第,但要将突出问题如实记载。有见义勇为等行为得到省市有关部门表彰;在关心集体、爱护国家、集体财产、保护环境、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等方面有突出表现并得到省市有关部门嘉奖的,将具体内容填写在相应评价项目的“突出表现”栏中。
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评定等第分A、B、C、D四级。凡基本符合标准者,视情况可得B或C;不符合基本要求者,得D;凡符合标准并有突出表现,且有详细、明确证据的(以附件形式提供),经学校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确认,可得A。凡得A的学生,必须有突出表现的有效记载,否则,视为无效。
综合素质评价学校实施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由学校组织实施。学校成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领导小组组长,成员名单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全省学生使用统一格式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每个学生每学期一张,并在六个学期表的基础上形成高中三年的总表。
在学期末和毕业前,学校应以书面形式将评价表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各评价内容得A等第的学生在校园内公示15日以上。
道德不合格不能填志愿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总表)作为高校招生考生信息之一。普通高中学生道德品德或公民素养达不到“合格”,不能填报高校志愿。普通高中学生“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单项达到A级且其他三项均为合格的,高校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录取;以上三项均为D级的,高校可以不录取。
弄虚作假取消录取资格
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凡提供虚假材料或不按照规定程序操作的,要追究有关当事人和校长的责任;对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涉嫌弄虚作假的学生,一经查实,取消其当年被高校录取资格;已被高等学校录取的,建议取消该生学籍。
【方案设计原则】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王斌泰昨天专门就2008年高考方案的制订原则,方案研制的思路与基本内容向社会进行了通报。 他表示,新方案改变了“分分计较”的传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方案设计的总体思路:一是按照国家“3+X”高考方案的总体框架,在“X”上做一些新的设计;二是根据国家高中课程改革的方案,与新课程“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相适应;三是保持与江苏省现行高考方案的衔接和平稳过渡。
(一)公平性原则。充分考虑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育的差异性,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实际,在科目设置、报名、考试、评卷、录取等各个环节构筑公平公正的平台。
(二)选择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尽可能满足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特长进行不同的科目选择和学习需求;充分体现选拔性考试的特点,力求把基础素质好、综合能力强、德才兼备的学生选送到理想高校;注重选才方式的灵活性,针对不同高校的要求设置不同的选拔方式,支持各类院校多样化选才。
(三)导向性原则。高考方案尽量与基础教育改革、新课程改革的方向相一致,体现对新课程改革一定的导向作用。引导高校摒弃“唯分录取”,注重选拔综合素质优秀的人才。
(四)创新性原则。继承现有高考模式的优点,借鉴和吸收国内外高考方案的成功经验;体现高考改革和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的方向,力求在统考科目设置、测试方法、评价内容等重要环节有所突破。
(五)综合性原则。用综合性评价代替一次性选拔考试;注重平时评价和学生成长记录,建立较为完整的评价制度。
(六)可操作性原则。充分考虑社会诚信基础和社会对高考的认识,紧密结合招生录取工作的特点研究和设计方案,确保好的方案理念能通过实际招生录取工作得以体现。
高考方案“环环相扣”
三门学科文化统考和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是一个完整的评价方案。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这样的方案能够全面考察和了解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情况,而不只是几门文化课的分数;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地而且是有个性地发展;能够促进中学认真实施课程计划,提高教育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应试教育”的倾向;分项评价在不同的阶段、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而且让学生有一定的自我选择的空间,可以减轻学生学习和考试的负担。
强化语数外基础地位
语文、数学、外语为统考科目,突出了基础学科的地位。国家统一高考和其他省(市)都把这三门作为必考科目。语数外三门学科在高等教育和学生终身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已经被社会广泛认同。同时,考虑到学生不同的发展倾向,语文、数学设计了附加题,这与新课程标准和学生修习的实际情况也相一致。这样的设计,既满足了高校不同学科专业有不同选拔人才的要求,也为学生进一步发挥潜能提供了机会。外语考试含听力(另外还安排专业口语加试),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外语听说能力的培养。
语数外和全国同步考
语数外考试总分设计为每门150分,总分450分,加上语文或数学的附加分30分,共480分。以450分为总分(不计附加分)划定每个录取批次的最低控制分数线,上线后再按考生报考的不同专业方向加上附加分投档。既考虑到报考志愿的不同倾向,又能够避免不同学科附加分简单进入总分而引起的学科分数不等值问题。
语数外考试与全国高考同步进行,与全国保持一致,但江苏省考生只要考三门,切实减轻了学生高考与备考期间的负担。
学生学业负担减轻
学业水平测试是对高中生在校学习情况的全面检测。学业水平测试与语数外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共同构成完整的高中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学业水平测试是根据高中学生修习的要求设置。考虑到语数外已作为高考统考科目,艺术、体育、研究性学习等列入综合素质评价,这些学科不再列入学业水平测试的科目。因此,学业水平测试只设计了7个科目,这样也能适当减轻学生负担。
学业水平测试按等级计分,淡化了“分分计较”的激烈竞争。必修等级按大家习惯的原始分数段转换,体现了目标参照考试的性质,它的区分度问题可以通过控制命题的难度系数的办法来解决。选修等级按学生测试成绩分布的一定比例来转换,这个比例是参照历年来高考录取不同批次的人数比例而确定的。这样较好地体现了区分度,同时也能较好地避免了学科之间、几次考试之间可能出现的分数不等值问题。学科之间与不同考试次数之间的分数等值问题,还将通过逐步建立题库的办法来解决。
鼓励考生全面发展
学业水平测试结果的使用主要是与学生报考志愿挂钩,报考不同层次的高校、报考不同的专业会有不同的要求。方案提出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统一的最低要求,不同的高校还可以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各自的要求。对学业水平测试一次性全优的学生,方案还设计了加10分进线的办法,以资鼓励。
学业水平测试等级作为进入相应层次、相应专业的门槛,看起来不如分数的区分度大,实际上有时候发挥的作用比分数还要大。同时,高校也有提出等级要求的自主权。这样应用学业水平测试结果,体现了学业水平测试在高校招生录取中的重要作用,而且也是适度的。
综合素质发展学生个性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整体素质的综合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主要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而设计。综合素质评价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既有对学生统一的综合素质要求,又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突出表现,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综合素质评价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为基础,通过对成长记录的归纳与总结,形成直观的表格,体现了评价的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统一,并且将电子档案与文字档案统一起来,既便于资料的收集、整理、使用和全省统一管理,也有利于高校招生及录取后使用。
综合素质评价的测试结果使用,方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招生中发挥的作用定位比较准确,突出了综合素质评价的“有用性”。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道德品德”和“公民素养”合格,作为考生填报志愿的必要条件。
另外,还准备建立校长诚信承诺、相关项目抽测、年度非诚信学校公示和责任追究等保障制度,力求客观、有效地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为高考改革留空间
方案把中学组织教学、考试部门组织考试、高校组织招生三者有机结合,特别是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特点高校的要求,提出了分层次、分类别、按批次组织招生录取的办法,满足不同层次院校对学生的需求,这是今后高考和招生改革的方向。因此,建立健全高校自主录取机制是这一方案的重要内容。新方案具有“高端多元(重点院校)、中端稳定(一般本科院校)、低端开放(专科或民办院校)”的高校招生改革取向,探索高校招生改革的空间较大。
大学科目网
历年山东高考成绩分段统计表
大学科目网(https://www.whdxky.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历年山东高考成绩分段统计表的相关内容。
我给你
各个大学6年在山东加权录取平均分情况如下:
1、高出本一线100分以上的考生建议填报的大学2个:北京大学111 清华大学107.7
2、高出本一线90分以上的考生建议填报的大学2个:北大医学部91.3 复旦大学91
3、高出本一线80分以上的考生建议填报的大学5个:上海交通大学86.7 南京大学85 中国科技大学84 北京航天大学83 中国人民大学82.3
4、高出出本一线70分以上的考生建议填报的大学5个:浙江大学79.3 南开大学79 北京航空大学75.8 同济大学73.3 北京师范大学71.3
5、高出本一线60分以上的考生建议填报的大学6个: 中央财经大学68.3 西安交通大学68.3 北京邮电大学65.3 对外贸易大学64.3 北京理工大学63 上海财经大学62
6、高出本一线50分以上的考生建议填报的大学14个 : 天津大学59 哈尔滨工业大学58.8 北京外国语大学58.7 武汉大学58 东南大学57 北方交通大学56.5 中山大学55.8 华中科技大学54.3 中国政法大学53.3 厦门大学52 华东理工大学52 北京科技大学51.5 上海外国语大学50 首都医科大学50.3
7、高出本一线40分以上的考生建议填报的大学8个 :西北工业大学47.3 山东大学46 华东师范大学44.5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44.5 南京航天大学44 大连理工大学43 中国海洋大学40
中国医科大学42.3
8、高出本一线30分以上的考生建议填报的大学22个: 南京理工大学38.5 吉林大学38.5 华南理工大学37.8 苏州大学36.5 大连海事大学35 北京华北电力大学35 中国农业大学35 四川大学34.5 北京林业大学34.5 北京语文大学33.7 华东政法大学33.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33 中国传媒大学32 中南大学31.5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31 西南政法大学31 南京邮电学院30 电子科技大学30
北京化工大学35 中国药科大学33 北京中医药大学32.7 大连医科大学32
9、高出本一线20分以上的考生建议填报的大学35个: 上海外贸学院29.5 西南财经大学29 重庆大学28.8 江苏大学28.5 上海理工大学28.5 东北财经大学28.3 河海大学28 天津财经大学27.7 北京中国石油大学27.5 湖南大学26 东北大学25.5 兰州大学25.5 北京工商大学25.5 东华大学25 天津外国语学院23.5 中央民族大学23 青岛大学23 暨南大学22.7 华北电力大学22.5 上海海事大学22 郑州大学21.5 西北大学20 中国石油大学20 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 哈尔滨工程大学20 上海电力学院20 西北政法大学20 首都经贸大学20 北京工业大学28.5 武汉理工大学25 北方工业大学22
哈尔滨医科大学28.3 上海中医药大学27.3 重庆医科大学22.3 广西医科大学22.3
以上就是大学科目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大学科目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大学科目网:
www.whdxky.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