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9 10:13:18 | 大学科目网
南京工程学院开设专业
院校名 | 专业名 |
---|---|
南京工程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南京工程学院 | 社会工作 |
南京工程学院 | 英语 |
南京工程学院 | 商务英语 |
南京工程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南京工程学院 | 机械工程 |
南京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南京工程学院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南京工程学院 | 机械电子工程 |
南京工程学院 | 工业设计 |
南京工程学院 | 车辆工程 |
南京工程学院 | 汽车服务工程 |
南京工程学院 | 智能制造工程 |
南京工程学院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南京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南京工程学院 | 金属材料工程 |
南京工程学院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南京工程学院 | 复合材料与工程 |
南京工程学院 | 焊接技术与工程 |
南京工程学院 | 功能材料 |
南京工程学院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南京工程学院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南京工程学院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南京工程学院 | 能源服务工程 |
南京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南京工程学院 |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
南京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
南京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 |
南京工程学院 | 通信工程 |
南京工程学院 | 信息工程 |
南京工程学院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南京工程学院 | 人工智能 |
南京工程学院 | 自动化 |
南京工程学院 | 机器人工程 |
南京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南京工程学院 | 软件工程 |
南京工程学院 | 网络工程 |
南京工程学院 | 数字媒体技术 |
南京工程学院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南京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南京工程学院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南京工程学院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南京工程学院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南京工程学院 | 智能建造 |
南京工程学院 | 能源化学工程 |
南京工程学院 | 交通运输 |
南京工程学院 |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 |
南京工程学院 | 核工程与核技术 |
南京工程学院 | 环境工程 |
南京工程学院 | 水质科学与技术 |
南京工程学院 | 建筑学 |
南京工程学院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南京工程学院 | 工程管理 |
南京工程学院 | 工程造价 |
南京工程学院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南京工程学院 | 市场营销 |
南京工程学院 | 会计学 |
南京工程学院 | 财务管理 |
南京工程学院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南京工程学院 | 物流管理 |
南京工程学院 | 工业工程 |
南京工程学院 | 动画 |
南京工程学院 | 视觉传达设计 |
南京工程学院 | 环境设计 |
南京工程学院 | 产品设计 |
南京工程学院 | 工艺美术 |
南京工程学院院校简介
南京工程学院是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深厚工科底蕴、鲜明应用特色的江苏省属普通本科高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CDIO工程教育改革”首批试点高校,国家机电控制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全国产学研合作典型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全国高等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应用型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江苏省高教学会应用型本科院校研究会理事长单位。2011年,入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202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位于南京江宁方山风景区,占地近3000亩,办学条件优越。现有19个教育教学单位,全日制在校生2.4万余名,其中硕士研究生1000余名。现有教职工2100余名,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名,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占比45.42%,具有高级职称专业教师占比55.18%。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245人次,拥有江苏“六大人才高峰”创新团队、江苏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等省级人才团队13个。
学校坚持以本科教育教学为中心。现有72个本科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6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6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机械、电气类专业为教育部首批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建有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省级一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在线开放课程等各类省级课程83门。主编出版教材500余部,其中国家精品教材4部,入选国家规划教材86部,省重点教材39部,省优秀培育教材9部,获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2项。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4个,省级重点产业学院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校级工程化项目教学基地和项目工作坊80多个,与世界500强企业、国内龙头企业、行业骨干企业等合作共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89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超4亿元。学校不断完善“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应用型培养体系,构建以项目化教学为特色的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试点工作,全力打造高质量应用型本科教育名校,累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31项。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优化学科布局,构建了以工学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理学、法学、艺术学等协同发展的学科体系。现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7个,“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建有国家级电力仿真与控制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众创空间“天印梦工场”等国家级学科科研平台5个;江苏省配电网智能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智能制造装备工程实验室、江苏省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研究中心等省级学科科研平台20个。近年来,学校获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科技奖40项(其中一等奖5项),国家直管行业科技奖60项;获批省部级及以上项目614项,科研到款额超7亿元;授权发明专利1235项,转让专利649项,获评省科技服务业“百强”机构、省知识产权贯标示范高校、省专利转化专项实施单位和南京市智能制造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与培养质量协同发展,建有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4个,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及优秀教学案例3门,学校获省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奖3项,研究生获“全国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4名。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走多元协同、产教融合的办学道路。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对外合作,分别与德国、英国、美国、芬兰、荷兰、瑞典、新西兰、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与交流关系;与芬兰奥卢大学、英国斯克莱德大学、德国马格德堡应用技术大学、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荷兰撒克逊应用科学大学等高校开展联合办学;目前是“中芬应用科学大学联合会”、“江苏—韩国高校合作联盟”、“江苏—加拿大高校合作联盟”、“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联盟”等联盟成员高校;获批省教育厅“十四五”首批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重点平台建设项目1个,入选省教育厅“十四五”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项目2个。学校依托特色学科和行业优势,主动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探索和创新多元化科技孵化机制,不断加强与地方政府、大院大所、名校名企、学会商会合作,实现了应用型研究与科技成果转化的良性互动发展。近年来,面向高端装备制造、智能电网、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江宁区联合打造“环天印湖校地融合发展示范区”列入江宁重点战略规划,联合多家龙头企业和地方政府共建腾讯云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宜兴产业学院,与中机联、中电联、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燕山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进行战略合作。重视做好校友工作,组建20个地区校友联谊会,引导广大校友关心支持学校发展。
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赋能学生全面发展。坚持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从业能力与个性成长、校内教育与校外体验、校园文化与双创氛围“四统一”理念,构建创新、创意、创造、创业“四创平台”,不断深化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双创培育“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培养德才兼备、基础扎实、能力突出、后劲充足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学生累计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国家级竞赛奖项500余项,学生创业入选“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榜百强”12名,其中“十强”3名。大学生创业园建立“创新推动创业,创业激励创新”良性互动机制,营造“生师互融共创,学生抱团发展”的浓郁创新创业氛围,累计孵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等企业207家,协助创业学生获投融资近亿元,获评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江苏省特色众创空间十强、江苏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秀众创空间等省级及以上荣誉、资质37项。
学校科技应用赋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持续增强。深入实施“科技创新1111计划”,重点打造康尼机电、智能电网、智能装备、智能液压、能源、先进工业(军民融合)、人工智能、新材料、产业经济与创新管理、文化艺术创意设计等十大产业技术研究院,充分发挥其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社会服务“四合一”功能,探索了一条有别于“双一流”和技术技能型高校的应用型高校特色发展路径。学校科技服务社会贡献力显著提升,与校资企业上海主板上市公司“康尼机电”共建康尼机电产研院,攻克“轨道列车门”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轨道车辆门系统的完全国产化和知识产权自主化,帮助康尼公司实现年营收超35亿元,康尼门系统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一;协同徐工集团解决起重机械行业难题,获江苏省科技一等奖2项,助力徐工起重机械全球领跑;依托南瑞继保等共建智能电网产研院,发起成立江苏智能电网产业联盟,8项成果在南瑞继保、国网江苏电力公司实现转化,产生数十亿元经济效益;充分发挥“江苏机械制造产业院士协同创新中心”作用,连续三年获省“科创江苏”评估考核第一等次。
学校智库建设服务政府决策和行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以及地方经济社会需求为导向,瞄准氢能源、数字经济、社区治理等新兴领域,积极推进智库建设,在服务政府决策和行业发展中不断贡献智慧。近年来,《关于打造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优势集群的建议》《打造“四型四化”网格 推进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重视就业带动创业 促进大学生创客发展》等8项咨询调研报告分别获省委、省政府、省人大领导肯定性批示。其中《江苏省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规划》获省工信厅采纳,成为全国首个省级层面氢燃料电池汽车专项规划,获江苏省智库研究与决策咨询优秀成果一等奖。作为牵头单位完成的《关于推进本科高校产业学院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实施意见》《江苏省产业教授(本科类)选聘办法》等4份研究成果,获采纳转化为省教育厅文件。
学校应用型办学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持续提升。秉承百年办学传统,传承行业办学经验,坚持“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办学定位,牢固树立“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发扬“知行统一,创业创新”的校园精神,在全国率先提出“培养应用型人才”,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形成了“密切校企合作,注重工程实践,培养应用人才”的鲜明特色,为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以中国工程院沈国荣院士为代表的26万余名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机械、电力、能源动力与核工业等行业领域具有很高的影响力。近年来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江苏省地方普通高校综合考核第一等次(2019、2020年)、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示范校、江苏省文明校园等荣誉。2019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吴政隆等先后莅临学校考察,对学校应用型办学思路与成效给予高度评价,勉励学校争当全国应用型高校“领头羊”“排头兵”。2022年,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受到教育部部长怀进鹏点名表扬,学校受邀在教育部“办实事、见实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交流发言。2023年3月,学校在国务院就业工作调研座谈会上作为江苏省内唯一高校代表汇报发言。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工程大学”发展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深入实施“九大一流工程”,统筹推进“十六项提升计划”,切实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凝心聚力,团结奋斗,争当全国应用型高校的“领头羊”“排头兵”,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大学科目网
2024-06-20 18:29:10
2024-06-19 00:45:35
2024-06-18 20:37:22
2024-06-18 13:52:51
2024-06-21 14:13:30
2024-06-20 03:5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