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0 05:16:33 | 大学科目网
(一)统一高考招生
实行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高中学考)相结合,考生自主确定选考科目,高校确定专业选考科目及其他选拔条件要求,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1.科目与分值。
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门。外语分为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
选考科目: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的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设有加试题的高中学考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得分计入考生总成绩;选考科目按等级赋分,每门满分100分,以高中学考成绩合格为赋分前提,根据事先公布的比例确定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起点赋分40分。考生总成绩满分750分。
语文、数学成绩当次有效,外语和选考科目成绩2年有效。
2.考试。
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突出能力立意。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数学考试于每年6月进行。外语每年安排2次考试,1次在6月与语文、数学同期进行,考试对象限于当年高考考生;1次在10月与选考科目同期进行。选考科目每年安排2次考试,分别在4月和10月进行。外语和选考科目考生每科可报考2次,选用其中1次成绩。
3.录取。
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分专业类或专业确定选考科目范围,但至多不超过3门,并在招生2年前向社会公布;考生选考科目只需1门在高校选考科目范围之内,就能报考该专业(类)。高校没有确定选考科目范围的,考生在报考时无科目限制。
高校可对考生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提出要求,作为录取参考。
根据实考人数的一定比例,按照考生高考总分(含政策加分,下同),分段填报志愿、分段录取。
1.分段办法。分三段,分别按实考人数的20%、60%、90%确定。
2.志愿设置。实行专业平行志愿。一所学校的一个专业(类)作为一个志愿单位。考生每次可填报不超过80个志愿。
3.录取流程。第一段考生先填报志愿,随即投档录取;剩余计划重新公布,未被录取的第一段考生和第二段考生填报志愿,再组织投档录取。以此类推。第三段志愿填报和录取后,如仍有院校专业(类)未完成计划的,经学校申请,可适当扩大比例征求志愿。
4.投档办法。以考生符合所填报志愿的选考科目范围为前提,根据考生高考总分,实行专业平行志愿投档,直接投到考生所填报的具体学校的具体专业(类)。投档比例为1:1,高考总分相同的考生,依据位次、志愿顺序投档。
5.考生位次。根据所有考生高考总分确定。考生高考总分相同时,按文化总分、语文数学总分、语文或数学单科成绩、外语单科成绩、选考科目单科成绩高低排序,全部相同者为同位次。
(二)高职提前招生实行考生自主报考。普通高中学生以高中学考成绩为基本依据,中职学生以全省统一组织的职业技能考试成绩为基本依据。
高校根据有关规定确定报考条件、选拔评价办法和录取规则,并在招生章程中公布。高校对考生文化素质和职业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考生可报考多所高校,并可同时被多所高校拟录取,考生选择确认1所录取高校。已被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其他考试招生。
(三)单独考试招生高职院校面向中职学校包括中专学校、技工学校招生,实行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相结合,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探索把试点范围有计划扩大到普通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
1.科目与分值
文化考试科目:语文、数学2门,单独命题、单独考试。拟报考有外语要求的学校、专业的考生,可选择参加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一级(PETS—1)考试。
职业技能考试:分17个大类,全省统一组织,分点实施。学生可自主选报1—2个类别。考试每年组织1次。同类考试允许学生至多参加2次。成绩2年有效。 大学科目网
语文、数学每门满分150分,职业技能满分300分,均以原始分记入考生总成绩。外语不记入总成绩。总成绩满分600分。
2.录取
高校分专业类或专业确定文化和职业技能考试成绩要求,也可提出外语成绩以及其他要求,并在招生章程中公布。
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
录取不分批次,按考生总成绩,分大类实行专业平行投档。
(四)“三位一体”招生高校依据考生统一高考、高中学考和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按比例合成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高校确定报考条件、综合素质测试内容和实施办法、综合成绩合成比例、录取规则等,在招生章程中公布。高考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综合成绩的50%。
考生自主向相关高校报名,参加高校的综合素质测试,并按规定参加高考。
高校组织专家组,根据考生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等材料,进行初次遴选;按照随机匹配、相互制约、全程录像、公平公正的要求,组织综合素质测试,进行再次遴选;按照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省内地方属高校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同时进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水平大学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继续在高考填报志愿前完成录取。
大学科目网(https://www.whdxky.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新高考怎么选科目?的相关内容。
高考主要考六门课程(合为四科)。
文科生考: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历史、地理、政治)。理科生考:语文、数学、外语、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
其中前三门主课的满分都是150分,后一门综合的满分是300分,总共的满分都是750分,这是原始分的计算方法,也是现在大部分省市的高考总分。
“3+3”方案:
第一个“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是3门必考科目,第二个“3”是指从物理、历史、政治、地理、生物、化学六门任意选择3门来学习。
语文、数学、外语以原始分成绩计入总分,物理、历史、政治、地理、生物、化学以等级换算分计入总分。
补充的是上海市英语一年两考,取最高分。浙江省是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七门科目中选择3门来学习,选考科目成绩实行等级赋分。
-新高考选科
以上就是大学科目网为大家带来的新高考政策怎么选科,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大学科目网:www.whdxky.com2025年新高考政策法律分析:1.少数民族自治州、自治县及经国家批准享受民族自治地方优惠政策待遇的张家界市永定区、武陵源区和桑植县的少数民族考生加20分,面向全国招生高校投档录取使用。自2023年高考起,该加分项目分值由加20分调减为加15分,2025年高考起调减为加10分。2.自2023年高考起,少数民族乡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项目调整为地方性加分项目,加分分值由加20分调减为加10分
新高考政策下如何选科组合?高一选科组合有: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化学+地理、物理+化学+政治、历史+政治+化学、历史+生物+地理、历史+地理+化学。1、理化生传统的“理科组合”,学科关联度大,理科优势显著,在新高考模式下依然保持热度,但该组合优生较多,竞争较大。2、理化地的组合专业覆盖面也较广,可报考专业门类多,理科、工科类的热门专业都可以报考,此外经济类、管理类、农学类
2022新高考政策3+1+2如何选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设置的全国性统一考试,每年6月7日-10日实施。各位高三考生记得关注高考动态,做好准备。那么2022新高考政策3+1+2如何选科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目录2022新高考政策3+1+2如何选科高考最实用的减压方法高考中遇到不会的题怎么办2022新高考政策3+1+2如何选科1、选报
高考新政策后,高一应该如何选课?随着教育的改革,全国各地都在实行新高考模式,新高考模式对考生来说也是非常大的影响,不知道该怎样选科,今天我就教给大家如何选科。新高考的学生该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组合,希望这篇回答能够帮助到你。新高考如何选科新高考模式下应该怎样选科对自己最有利呢?这个问题我想也是很多学生特别纠结的问题。最能了解考生的人就是考生自己就连老师和家长都没有办法为考生作出选
2025年新高考政策法律分析:1.少数民族自治州、自治县及经国家批准享受民族自治地方优惠政策待遇的张家界市永定区、武陵源区和桑植县的少数民族考生加20分,面向全国招生高校投档录取使用。自2023年高考起,该加分项目分值由加20分调减为加15分,2025年高考起调减为加10分。2.自2023年高考起,少数民族乡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项目调整为地方性加分项目,加分分值由加20分调减为加10分
2025年新高考政策法律分析:1.少数民族自治州、自治县及经国家批准享受民族自治地方优惠政策待遇的张家界市永定区、武陵源区和桑植县的少数民族考生加20分,面向全国招生高校投档录取使用。自2023年高考起,该加分项目分值由加20分调减为加15分,2025年高考起调减为加10分。2.自2023年高考起,少数民族乡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项目调整为地方性加分项目,加分分值由加20分调减为加10分
新高考怎么选科?新高考怎么选科?我们先看一下几个高考选科最常见的误区,大多数人都会犯的错误。很多高中生可以为了总分提高六七分而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却在填志愿时,仅仅根据自己对某个专业的想象,或自以为是兴趣的“兴趣”,匆匆填完志愿,更有甚者让家长或亲戚全权决定。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本末倒置。其实,在真正关键、根本的事情上,选科本应该分配更多的重视。填志愿之前,是
新高考改革选科怎么选在新高考改革选科中,兴趣与能力是选择学科的关键因素。以兴趣为出发点,能激发学习动力,提升积极性。兴趣是个人优势,能显著提高学习效率。选择学科时,应优先考虑自己擅长的科目,而不应过分关注专业覆盖率。在3+3模式下,选择物理虽然能覆盖广泛专业,但关键在于考生是否对物理感兴趣、擅长该学科。对于成绩优异,物理表现良好的学生,选择物理可增加志愿填报的灵活性。反之,成绩一般,物
2024-10-01 23:44:41
2024-07-07 15:23:15
2024-10-16 00:40:50
2024-06-19 07:08:51
2024-09-30 02:04:14
2024-07-23 05:59:09